廉颇蔺相如原文及翻译,(通用2篇)

发布时间:2024-06-03 06:48:31
发布者:网友
廉颇蔺相如原文及翻译,(通用2篇)(图1)

廉颇蔺相如原文及翻译(篇1)



原文选段与翻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完璧归赵

原文: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

在赵惠文王统治时期,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给赵王写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这块宝玉。赵王与大将军廉颇及众大臣商议此事:如果把玉璧给了秦国,恐怕得不到他们的城池,只会白白受骗;如果不给,又怕秦国派兵来攻打。正当决策未定时,赵王寻找一位能出使秦国回复的使者,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二、蔺相如请命

原文: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翻译:

宫廷的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胜任?”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呢?’我告诉他,我曾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希望与我结为朋友。因此我知道燕王愿意亲近我。但蔺相如却说:‘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您又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如果您现在逃到燕国,燕国因为畏惧赵国,肯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将您捆绑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膊上阵,主动向赵王请罪,或许还能得到宽恕。’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大王赦免了我。我认为此人勇敢且富有智慧,适合担当此任。”

三、渑池之会

原文: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翻译:

在渑池宴会上,秦昭襄王酒兴正浓时说:“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弹瑟一曲。”赵王便弹起了瑟,秦国的御史立刻上前记录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相聚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这时,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地的音乐,特请允许我献上瓦盆给秦王敲击,以助雅兴。”秦王大怒,拒绝了这个请求。蔺相如便自己上前献上瓦盆,然后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蔺相如便说:“如果大王您不肯敲击瓦盆,我蔺相如离您只有五步之遥,甘愿以颈血溅洒大王!”秦王的侍卫想要杀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大声呵斥,侍卫们都吓得退了回去。

以上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两个著名故事的原文摘录及其翻译。这些故事展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廉颇作为大将军对国家安危的深思熟虑,共同书写了赵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廉颇蔺相如原文及翻译,(通用2篇)(图2)

廉颇蔺相如原文及翻译(篇2)



原文与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一、将相和起因

原文:“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在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便写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此事:如果把和氏璧给了秦国,恐怕得不到秦承诺的城池,只是白白受骗;如果不给,又担心秦国出兵攻打。一时之间,没有确定的对策,正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去回复秦国,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二、蔺相如使秦

原文:“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翻译:宫廷的总管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劝阻我说:‘您凭什么认为燕王会接纳您呢?’我告诉他,我曾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希望与我结为朋友,因此我想去燕国。但蔺相如却说:‘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您又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想与您结交。如果您现在逃离赵国前往燕国,燕国因为害怕赵国,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绑您回来交给赵国。您不如赤膊上阵,亲自去向赵王请罪,或许能得到赦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大王也确实宽恕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敢且有智慧的人,适合出使秦国。”

三、完璧归赵

原文:“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翻译:于是赵王召见了蔺相如,问道:“秦王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蔺相如回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我们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如果他们拿了我们的璧玉却不给我们城池,该怎么办?”蔺相如说:“如果秦国用城池来求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如果我们给了璧玉,而秦国不给城池,理亏的就是秦国。比较这两种情况,我们宁可答应他们,让秦国承担不讲信用的责任。”赵王问:“谁可以出使秦国?”蔺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城池给了赵国,那么璧就留在秦国;如果城池不给,我保证完好的把璧带回赵国。”赵王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出发,前往秦国。

以上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部分内容,讲述了廉颇与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智慧与勇气,特别是蔺相如在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方面的杰出表现。



廉颇蔺相如原文及翻译,(通用2篇)(图3)

——————————————小炎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帮您快速高效的创作原创优质内容,提高网站收录量和各大自媒体原创并获得推荐量,点击右上角即可注册使用

小炎智能写作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