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清),(通用2篇)

发布时间:2024-06-03 01:32:11
发布者:网友
己亥杂诗其五(清),(通用2篇)(图1)

己亥杂诗其五(清)(篇1)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原文赏鉴】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时代背景与诗人简介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生活在嘉庆至道光年间,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己亥杂诗》是他于己亥年(1839年)辞官南归途中所作的一系列组诗,共计315首,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己亥杂诗·其五》作为其中一首,以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高尚的情怀。

二、离愁漫漫:诗意初探

“浩荡离愁白日斜”,开篇即以“浩荡”形容离愁,展现出一种广阔无垠、难以名状的情感氛围。白日西斜,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喻着诗人仕途生涯的黄昏时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勾勒出一幅沉重而又壮美的画面。

三、吟鞭东指:人生旅途的决绝

“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二字,既指诗人手中的马鞭,又寓含着诗人以诗歌为武器,鞭策自己前行的决心。东指天涯,既是对未来未知旅程的勇敢面对,也是对京城(西)的毅然告别,预示着诗人即将踏上一条远离官场纷扰、追求自由与真理的新路。这一行,展现了诗人的决绝与豁达。

四、落红有情:自然哲思的深邃

“落红不是无情物”,此句一转,将视线从个人情感投向自然万物。落花虽凋零,却非全然无情,它们的生命并未因此终结,而是转化为滋养大地的春泥,继续守护和培育新生。“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即便自己退出政治舞台,亦将以另一种形式——如教育、著述等——贡献社会,培养后进,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诗与人生的交响

《己亥杂诗·其五》不仅是龚自珍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对时代、对国家、对自然深刻思考的艺术结晶。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点上的自我超越,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龚自珍以诗寄情,以情入理,展现了诗与人生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留给后人无限的启示与思考。

己亥杂诗其五(清),(通用2篇)(图2)

己亥杂诗其五(清)(篇2)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离别的黄昏

在己亥年的某一天,夕阳如血,将天际染得一片火红。诗人龚自珍,怀着满腔的离愁别绪,站在京城的一隅,凝视着那渐渐沉没的白日。这离别的时刻,似乎连阳光也变得沉重,与他心中的不舍相互映照。"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中,"浩荡"二字道尽了情感的波澜壮阔,而"白日斜"则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黯淡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二、吟鞭指向远方

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跋涉,龚自珍没有过多的犹豫,他轻轻地挥动着手中的马鞭,向东一指,那里便是他即将踏上的旅程,也是心灵的另一片天地。"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转换的描述,更是对未知前程的勇敢迎接和对自由的渴望。在这一刻,吟诗与远行,成为了他抒发内心世界、追求理想的最佳途径。

三、落红之深情

诗人的目光落在了脚边,那散落一地的花瓣,虽已脱离枝头,却依旧散发着生命的余温。"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以自然界的落花为喻,表达了对生命循环不息的理解。在他看来,这些凋零的花瓣并不是冷漠无情的抛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延续。它们的陨落,是为了滋养土地,为来年春天的繁花似锦做准备。

四、春泥护花的承诺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深邃哲思的体现。龚自珍以落红自比,即便自己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未知的旅途,他依然坚信自己的付出与牺牲,将会像落花化作春泥一样,为后来者提供养分,守护并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超脱,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诗人崇高的情怀和深远的抱负。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不仅是一首描绘离愁别绪的诗篇,更是一曲对生命意义深刻探索和对社会贡献高度赞扬的赞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邃的哲学思考,龚自珍向我们展示了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己亥杂诗其五(清),(通用2篇)(图3)

——————————————小炎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帮您快速高效的创作原创优质内容,提高网站收录量和各大自媒体原创并获得推荐量,点击右上角即可注册使用

小炎智能写作

相关新闻推荐